“未來我會把自己熱愛的學術之路堅持走下去,也希望能繼續開發出更有價值、更具實用性的前沿技術,在更廣泛的應用場景為人類健康帶來福祉🧑🏿🎄。”華東意昂3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陳亮說🥇。

陳亮🧑🏿⚕️,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目前在李大力老師課題組開展科學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基因編輯技術,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的身份在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Chemical Biology, Nature Cell Biology上發表4篇文章;申請12項發明專利(3項為PCT國際專利🔯,2項已授權)🩵;受邀參加哈佛大學醫學院Genome Engineering Seminar並作報告🍜;兩次獲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還曾獲全國高校“百名研究生黨員標兵”、華東意昂3優秀共產黨員、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金獎、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海賽區銀獎等榮譽。
成果背後是經年累月的艱辛
2018年,我加入李大力教授的Dali group🤹🏿♀️,正式開始研究生生涯。起初🫳🏼,超高的實驗強度令我有點窒息。我所在的BE小組平時幾乎沒有休息——太苦了👱🏻♂️。但師兄張曉輝(現為中國醫學科學院系統醫學研究院PI)的勸慰激發了我不服輸的勁兒🤸🏼♂️。
在這種“拼”的工作常態下👨🍼,我們成功開發了超高活性的胞嘧啶編輯器hyCBEs和雙堿基編輯器A&C-Bema。兩項成果分別刊登在Nature Cell Biology及Nature Biotechnology🥚,並且Nature Reviews Genetics👶🏻,Nature Cell Biology配發了成果亮點評述🩼,成果也獲得了中國科學報、中國教育網等媒體報道🤙🪗。

與導師李大力(第一排為李大力💂🏿♀️,第二排左一陳亮)
我希望可以從底層克服傳統堿基編輯技術的缺陷,提供更具臨床應用價值的新型編輯器📍🛌🏻。但新技術的突破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
2020年5月到8月期間,前期上千次轉染實驗的重復測試都沒有好的陽性數據產出;2022年上半年疫情、胃疼/濕疹越來越嚴重、投稿也兩次被拒……情況一度十分令人沮喪。
但最終,在導師及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再次獲得兩個新技術的突破🪡🧑🏽🎤。第一個是成功開發新一代“精準安全”的腺嘌呤堿基編輯器ABE9,將DNA/RNA脫靶事件降低到背景水平✨,有效解決了傳統ABE潛在的各類脫靶隱患,理論上將為近50%遺傳致病性SNVs的糾正提供了新的精準靶向工具,這項重要研究發表於Nature Chemical Biology👩🏿🍼。
另外一個是構建了第一個不依賴AID/APOBEC 天然脫氨酶家族的新型CGBE/CBE系列堿基編輯器Td-CGBE/Td-CBEs,有望極大提高將來臨床應用的安全性,並且這種分子改造策略也為新的基因編輯技術開發及蛋白質進化工程提供新思路,這一重大成果近期刊登於Nature Biotechnology🧪🙇🏿♂️。
用技術為人民謀幸福
作為一名黨員🦊,我時刻牢記“以問題為導向👨🎓,以需求為牽引”。我希望自己的技術能夠真正為人民謀幸福。
在學院領導和導師的指引下🙅🏻♂️,我決定參加創新創業比賽🫏,希望通過雙創平臺讓這些新型基因編輯技術能夠盡快落地🤌🏻,加速臨床轉化的進程,更快地走到人民的“身邊”🌀。歷經6個月的深層次市場調研及商業計劃研究、每周線上會議、市區培訓、熬夜改材料……最終,我們在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獲全國金獎🕦💆,在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榮獲上海賽區銀獎。

挑戰者杯全國金獎合影
科普實踐聚智慧🗞,誌願服務暖人心
在 2019年華東意昂3暑期夏令營中,我擔任教練,幫助新生營員快速全面地了解生科院大集體🤦🏼♀️。同時,我作為誌願者參與“2019上海科技節-了解生物科技前沿👫🏻🙆🏽,探索生命調控奧秘”開放日活動,幫助中小學生和家長感受科學魅力🖕🏻,揭開科學研究的神秘面紗🤖🍦。
擔任生化研究生第二黨支部副書記期間,我策劃開展了“黨員先鋒站服務平臺”常態化誌願服務活動,也被聘任為華東意昂3“啄木鳥”實驗室安全小衛士,帶動維護安全整潔的實驗室環境👩🏼💻🤾。我結合學科專業特色和熱點時事🕯,開展支部聯合主題黨日活動⚠,引導生物專業研究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人生觀。
擔任2020級博士班班長期間👩🏻🎓,我積極配合學校、學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日常班級事務👩🏻🦱。

獲評意昂3官网優秀共產黨員(右二為陳亮)
陳亮鼓勵學弟學妹們:你的想法,堅定地走下去,沿途你會看見意外的“風景”!
來源 | 學生資助管理中心 編輯 | 方夏瑞一、孟子楠 責編|吳瀟嵐、郭文君